精選技術機構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(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),簡稱雲科大,是臺灣的一所科技大學。 學校成立於1991年,前身為國立雲林技術學院,後於1997年改制為科技大學。 雲科大以工科和應用科學聞名,在臺灣的科技教育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臺北醫學大學
臺北醫學大學,簡稱臺北醫大、北醫大、北醫,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私立醫學大學。北醫大前身是1960年胡水旺、徐千田創辦的「臺北醫學院」,2000年獲准升格大學,現為優久大學聯盟、臺北聯合大學系統之成員學校。
台北醫學大學目前一共經營六間醫院,分別為自營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、臺北癌症中心、臺北神經醫學中心,與受託經營的萬芳醫院、雙和醫院及新國民醫院。
台北醫學大學目前一共經營六間醫院,分別為自營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、臺北癌症中心、臺北神經醫學中心,與受託經營的萬芳醫院、雙和醫院及新國民醫院。
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
本院主要業務分述如次:
(一)國防科技及主要武器裝備之研究發展、生產製造及銷售
(二)軍民通用科技之研究發展、生產製造及銷售
(三)國內外科技之合作、資訊交流及推廣:
(一)國防科技及主要武器裝備之研究發展、生產製造及銷售
(二)軍民通用科技之研究發展、生產製造及銷售
(三)國內外科技之合作、資訊交流及推廣:
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
是中華民國關於原子能科技研發的行政法人機構,位於桃園市,前身為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」。專門負責該國核安與核後端應用、民生輻射應用及新能源與系統整合技術應用等三大領域的研發,研究領域包括太陽能、風力發電、智慧電網、電網韌性、燃料電池、液流電池、沼氣發電、節能膜、生質精煉技術等方面。
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
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,擁有六千五百位尖兵,以科技研發,帶動產業發展,創造經濟價值,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。自1973年成立以來,率先投入積體電路的研發,並孕育新興科技產業;累積超過三萬件專利,並新創及育成,包括台積電、聯電、台灣光罩、晶元光電、盟立自動化、台生材等上市櫃公司,帶動一波波產業發展。
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
當數位科技改變產業結構與生活型態,人口結構影響生產力與高齡照護的需求,氣候變遷帶來2050淨零排放的機會與挑戰,以及產業與社會韌性成為未來國家與經濟發展等關鍵趨勢,工研院以整合跨域解方,加速產業前進動能,擘畫「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」,聚焦「智慧生活」、「健康樂活」、「永續環境」、「韌性社會」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,並發展「智慧化致能技術」以促成應用領域。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、發展解決方案、創建嶄新市場,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,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。
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
當數位科技改變產業結構與生活型態,人口結構影響生產力與高齡照護的需求,氣候變遷帶來2050淨零排放的機會與挑戰,以及產業與社會韌性成為未來國家與經濟發展等關鍵趨勢,工研院以整合跨域解方,加速產業前進動能,擘畫「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」,聚焦「智慧生活」、「健康樂活」、「永續環境」、「韌性社會」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,並發展「智慧化致能技術」以促成應用領域。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、發展解決方案、創建嶄新市場,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,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。
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為工研院衍生成立的新創事業,是工研院創新公司(ITIC)的100%子公司。 公司成立宗旨是為國內產學研提供完整的智財服務鏈,協助專利布局及成果產業化,促進產業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。 666